下去,直到有一方获得明显的胜利。
然而,在逐渐开始占据优势之后,此时的江宣却对这场战斗或者说是比试已经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这并不是说江宣有了轻敌或者说其他什么消极的战斗情绪,而是此刻的他认为,这场比试达到如此地步已然是足够,没有再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
若是说江宣还有另一个考量,那便是他发现,此刻的校尉已经彻底被他激怒,在比试中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不理智的战斗冲动。
若是如此下去,必定会令战斗脱离了比试这个轨道。
这场比试本来的目的,或者说校尉原本给出的借口,是检验江宣是否有着巅峰武者的实力,如今达到了这种程度,连校尉的胜利都是不能保证,胜利又从何而来呢?
退一步讲,即便校尉最终赢得了比试,又能说明什么呢?
江宣是比校尉更晚晋入天阶层次的武者,这场比试即便输了,在名声上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反倒是作为检验者的校尉,若是输掉了这一场比试,又会获得怎样的嘲讽呢?那又是一种怎样地羞辱呢?
江宣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他相信校尉也是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以校尉那般的性格,一定没有想过自己落败的那种后果。
当然,江宣对校尉地那种心情也是十分理解地,毕竟,江宣也没有想过自己落败地后果。
与校尉的心态不同,江宣没有去想自己落败的后果,并不是因为凭借自己晋入巅峰武者行列的早晚去评判,而是以具体的实力,以具体到某种招式,某种应对的实力去进行评判。
江宣也清楚,这种具体到某种招式的评判能力,除了他自己,他还未曾听说过有其他人也拥有这种实力。
而江宣有着这种对战斗评判实力的这种底气,便是他的那种可以在脑海之中对战斗进行演练的能力。
通过他的演练能力,他便可以以招式或者应对为基础单位,对一场战斗的进攻与防御进行判断和演练,从而得出双方的实力对比。
他之前并不认识这位校尉,所以并未将这位校尉的能力代入,进而进行演练。
他甚至在此次比试的一开场,将校尉的常用兵器误认为是双短剑。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