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常言“一炷香的时间”,然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这一概念却充满了疑惑。
世间香品繁多,不同的香,其材质、粗细、长短各异,燃烧的速度也不尽相同,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达成对“一炷香时间”的统一认知呢?
原来,在那繁华的市井之中,书局有专门出售一种名为课时香的香品。
这香品,乃是特意供应给学堂计时所用。
在古代,课时香堪称一种极为普遍的计时工具。
通常情况下,一根普通的课时香,其燃烧殆尽所需的时间约为十分钟,故而,众人皆默认一炷香的时间便是十分钟。
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赞叹。
由于不同的场景和活动对时间的需求各不相同,那些心灵手巧的匠人便发挥奇思妙想,通过在香的制作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配料,或者巧妙地调整香的大小,来区分出长短各异的时间。
在大乾的土地上,课时香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较为粗大,它能持续燃烧半个时辰,换算成现代的时间,便是一个小时,这种香多用于较为漫长的讲学时段;另一种则稍显细小,燃烧时间恰好为十分钟,正适合在课间休息时使用,为师生们提供片刻的放松时光。
顾嘉月望着眼前充满朝气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期许,温柔地说道:“好啦,今天是咱们开学的第一天,夫子就不给你们传授那些严肃枯燥的知识了,咱们来玩些有趣的游戏,放松放松,如何?”
孩子们一听要玩游戏,原本还有些拘谨的小脸上,瞬间绽放出兴奋的光芒,一个个精神抖擞,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顾嘉月见状,轻轻一挥手带着孩子们朝着学堂后面的蹴鞠场走去。
抵达蹴鞠场后,她从袖间拿出一个小巧玲珑的鼓。那鼓身虽小,却制作精良,泛着淡淡的光泽。那是岁月遗留下来的痕迹。
这东西是顾嘉月从原身的箱子中翻出来的,蔡嬷嬷说是小时候原身最喜欢的玩具。
也不知道小姑娘是否已经重新投胎,希望这次她能平安顺遂的过完一生。
“接下来我会敲鼓,在我敲鼓的时候,你们要手拉手,围着我欢快地转圈圈。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