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瘦了,一看就是常年吃不饱的样子。
不过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以后只要有她蔡嬷嬷在,就一定把他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想到这里,她便端着装满包子的盆,挨个给孩子们分发。
“不不不……蔡奶奶,我吃饱了的,不用。”一个拿到包子的孩子,连忙摆手拒绝。
虽然他的肚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点饥饿,但出门的时候,爹娘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吃太多夫子的东西。
夫子能让他们免费读书,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可不能再给她添麻烦。
所以吃饭只能吃半饱,要是把顾夫子吃穷了,就没人办学堂上课了。
“对对对,我们已经吃饱了。”其他孩子也纷纷附和道。
他们都被家长叮嘱过,所以都婉拒了蔡嬷嬷的好意,然后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吃完早饭,便到了上课时间。
这一百多个男孩,年龄在五岁至十岁之间。顾嘉月将五至七岁的孩子分到启蒙一班,一共有四十八人;八至十岁的孩子则在启蒙二班,有五十六人。
而顾宇河和张初筵两人,已经完成了启蒙阶段的学习,便直接进入了科举班。
孙海被分在了启蒙一班。
女孩子则全部在锦绣楼,由花朝负责安排。
不过,女孩与男孩的课程安排稍有不同,她们每天只上半天课。
这件事,村长曾与顾嘉月商量了许久。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急需劳动力。十多岁的女孩,在家庭中承担的体力劳动,并不比成年人少。
如今,家里所有的孩子都要来学堂读书,那家中和地里的许多事情就无人去做了。
一开始,顾嘉月是坚决不同意的。她认为,女孩子也应该接受全面的教育,不能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可是村长却无奈地说道:“要是不同意,有些人家就不愿意送女孩过来了。毕竟女孩子,学了再好的手艺,又能帮家里多少年呢?再说学刺绣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等学成了就要嫁人,最后享福的还是夫家。”
那日,顾嘉月听了这些话,心中一时气愤不已。想要直接去跟这些家长理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