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都是体验者,都在创造自己的世界。
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信念创造实相。李明相信什么,他就体验什么。柳儿在成长,李明的痛苦也随之增加。他有时会删除别人的好友,有时又会给别人发红包,然后再删除。这一切,看似荒诞,却又都与李明对爱的独特感知有关。这一切,都是为了柳儿。
李明其实一直在享受爱与自由。为什么李明会这样?李明的选择是对的吗?当李明满足创造感,当李明给予他人,当李明展现出虚假的自我时,这是对的。他是一个绝对的上帝,无善无恶,他绝对地支持李明,就像上帝那样支持一切生命。他的精神是自由的,绝对的自由。
李明体验到了这种自由吗?是的,他体验到了绝对的自由。就像赛斯所讲,这个世界并不是有一个寻找频率的过程,而是李明找到了世界的频率,并与之调频。
例如,李明正在做梦。梦中的世界是实有的吗?有人认为是的,也有人认为不是。但世界的实有性是由什么决定的?不是外在的事物,而是李明是否为创造的主体。如果李明是创造的主体,那么他声称拥有世界就有道理。但如果没有这个资格,那么他声称拥有世界就显得空洞。如果李明是一个被造的结果,那么他声称实有世界,就如同一个空洞的口号。
在这个世界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最小物质仍未被发现。人们认为的“最小物质”只是数学理论中的概念,并非真实存在。因此,如果李明能成佛,那么众生也都能成佛。奇迹可能是什么?是真与假之间的交集。在这个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世界里,它永远存在。
李明,就像是一个沉浸在梦境中的人,他的梦境如此宏大,以至于他在梦中成为了一尊佛。尽管他在梦中已经成佛,但在现实世界里,他却并未真正成佛。这究竟是为何呢?
佛陀早已成佛,而李明却未能成佛,这似乎有些矛盾。按照常理来说,他们应该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成佛的。事实并非如此。当李明面临选择时,他突然意识到,所有的众生都并非真实存在。
就在此时,李明与佛陀、耶稣一同进入了这个充满抉择的地方,这个关键的节点。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这一切都不过是内心的修习,也就是所谓的文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