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回报。管理层能否解释一下这些长期投入的必要性,以及我们何时能看到这些投入转化为实际的收入和利润?”
这个问题非常直接,也切中了风险投资的核心关切点——投资回报周期。
赵晴鸢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她从容不迫地回答道:“詹姆斯,非常好的问题。首先,关于eda投入。正如我们之前多次沟通的,掌握核心eda工具链,是启明芯构筑长期技术壁垒、提升研发效率、最终在成本和性能上超越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盘古’和‘女娲’在内部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已经初步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虽然短期内它不直接产生收入,但它能让我们更快、更好地设计出像‘蜂鸟’这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回报。”
她接着说:“至于‘夸父’项目,林总将其定位为公司未来十年的核心技术储备。它的目标是瞄准计算架构的制高点。我们认为,对于一家立志成为全球领导者的科技公司而言,这种对基础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当然,我们也会在项目进展的关键节点,向董事会汇报评估结果,并适时调整策略。”
李泽的代表霍建宁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问题:“林总,启明芯在深圳建立了如此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并且在大力拓展中国大陆的dvd市场,这非常好。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启明芯如何进一步融入中国的产业链?比如,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甚至下游应用方面,是否有与国内企业(包括长江系可能投资的企业)进行更深度合作的计划?这不仅能降低成本,也能更好地巩固我们在大陆市场的根基。”
这个问题反映了战略投资方对产业协同和本土化发展的重视。
林轩回答道:“霍先生,您提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扎根中国,服务全球’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深圳研发中心的启用只是第一步。我们正在积极评估与国内领先的封测厂(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的早期雏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制造方面,虽然目前最先进的工艺仍需依赖台积电,但我们也在与中芯国际(sic)等国内晶圆厂保持接触,探讨在成熟工艺节点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性。至于下游应用,我们与步步高、tcl等伙伴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未来在功能手机、数字电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