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大规模量产的产能保障和质量控制体系……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核心,考验着启明芯的“家底”和应变能力。
启明芯团队沉着应对,对能够明确回答的问题,都给出了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解释;对于一些尚在研发中或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问题,也坦诚沟通,说明了当前的进展和未来的计划。
交流一直持续到下午。结束时,佩卡·萨洛宁代表诺基亚团队做了简短的总结。他首先肯定了启明芯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实力,表示这次交流“富有成效,令人印象深刻”(fruitful and ipressive)。但他同时也强调,手机芯片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诺基亚对于新供应商的选择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和漫长的评估流程。
“陈先生,张先生,”萨洛宁看着陈家俊和张建华,“你们的‘蜂鸟’芯片在架构和指标上看起来很有潜力。但是,我们需要看到实际的芯片样品,以及完整的测试报告和可靠性数据。我们还需要对你们的设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他接着说:“我们会将今天的交流情况和我们的初步评估,如实汇报给芬兰总部。如果总部决策层认为有必要继续推进,我们后续可能会提出更详细的技术需求文档(rdd),并要求你们提供工程样品(es)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一年以上。”
虽然萨洛宁的话语仍然充满了谨慎和官方辞令,但弗兰克·穆勒和赵晴鸢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积极信号——“印象深刻”、“有潜力”、“可能会继续推进”。这表明,启明芯至少成功地引起了诺基亚的真正兴趣,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潜在的、能够挑战现有供应商格局的新力量。
送走诺基亚代表团后,启明芯的会议室里并没有立刻轻松下来。大家围坐在一起,复盘着今天的交流过程。
“他们的问题非常尖锐,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对我们的技术细节很感兴趣。”陈家俊首先说道。
“基带部分,他们对我们的功耗优化和协议栈稳定性问得最细。看起来,ti和英飞凌的方案在这方面可能让他们不太满意。”张建华补充道。
“软件架构师科尔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