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国芯崛起:从香江到硅谷 > 第128章 “盘古”再突破 - 逻辑综合的曙光(2/4)
仅为团队指明了几个关键的算法方向(例如,建议他们研究当时还比较前沿的“基于重写规则的逻辑优化”(rewrite-based optiization)和“考虑物理实现的综合”(physical synthesis)等思想),甚至还“不经意”地提示了一些可能存在的、design piler早期版本中的优化“盲点”(比如在处理某些复杂的算术逻辑或低功耗设计意图时,dc的优化效果可能并非最优)。

    “女娲”团队的成员们,在这些极具价值的“提示”下,如同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研发思路豁然开朗。他们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算法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验证。他们将启明芯内部正在进行的几个预研项目(如“启明三号”的部分模块)的rtl代码作为测试案例,反复地用“女娲”原型引擎进行综合,并将结果与最新版本的design piler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挫败。有时,“女娲”综合出来的网表逻辑功能是错误的;有时,虽然功能正确,但ppa指标却被dc远远甩开;有时,在处理某些特殊的verilog语法或设计约束时,引擎会直接崩溃……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需要重新审视算法、重构代码、进行更深入的调试。

    但团队并没有气馁。李志远和那位前synopsys架构师以身作则,带领大家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林轩也常常在深夜来到eda中心,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提供思路。

    终于,在2001年的金秋时节,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女娲”逻辑综合引擎的原型(可能还只是v08版本),在处理几个内部的关键测试模块(例如,“启明三号”中一个复杂的音频处理dsp核心的rtl代码)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在一个内部技术评审会上,负责“女娲”项目的架构师激动地向林轩、李志远以及技术委员会的其他成员展示着对比测试结果:

    “……对于这个五万门规模的音频dsp核心,使用相同的设计约束(时序、功耗、面积)和相同的025微米工艺库(他们已经开始为下一代工艺做准备了),design piler最新版本综合后的结果是:关键路径延迟35纳秒,总面积08平方毫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