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作和扩大生产方面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近几个月,他们的dac芯片交付已经出现了几次小的延期,虽然尚未对启明芯的生产造成实质性影响,但已经敲响了警钟。
更让林轩和赵晴鸢担忧的是,随着pioneer的成功,“清泉半导体”的技术实力也开始被业界所关注。据说,已经有几家日韩的竞争对手开始尝试与他们接触,希望能获得其dac技术的授权或供应。如果“清泉”被竞争对手拉拢甚至收购,那对启明芯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
“不能再犹豫了。”林轩对赵晴鸢说道,“‘清泉’的dac技术对我们太重要了,不仅是pioneer,未来的‘启明二号’、‘龙芯’系列,甚至我们规划中的高端声卡芯片,都需要依赖他们的高品质音频解决方案。我们必须确保对这家公司的技术和产能拥有足够的掌控力。”
“你的意思是……收购?”赵晴鸢问道。以启明芯目前的资金实力,全资收购一家日本小型半导体公司并非不可能。
“收购,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林轩摇了摇头,“一来,日本企业文化相对保守,山口先生他们未必愿意被一家香港公司完全控股,强行收购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人才流失。二来,我们目前也缺乏直接管理一家日本半导体公司的经验和精力。”
“我的想法是,进行一次战略性的少数股权投资。”林轩提出了他的方案,“我们可以向‘清泉半导体’注资,帮助他们扩大研发团队、改善生产线(可能是委托给更专业的代工厂)、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回报,我们要求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拥有对公司重大决策的一定影响力,并签订一份长期的、具有排他性或最高优先级的技术授权和芯片供应协议。同时,也要约定严格的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防止他们的核心技术外流给我们的竞争对手。”
“这样,既能解决他们的资金和发展瓶颈,满足我们对产能和技术的需求,又能保持他们团队的独立性和积极性,还能通过资本的纽带将双方利益深度绑定,形成稳固的战略同盟。”林轩解释道,“这是一种‘深耕’,而不是简单的‘圈地’。”
赵晴鸢仔细思考着林轩的方案,很快就理解了其中的精妙之处。“用资本换取战略控制力和供应链安全,同时保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