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negative sck,总负时序裕量)……是0!没有时序违例!”
“面积呢?面积怎么样?”老吴也凑了过来,紧张地问道。
张伟快速查看了面积报告,对比了一下之前用se跑出来的结果。“面积……面积好像还小了大概3左右!”
成功了!一次成功!
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盘古”p&r引擎不仅成功完成了这个连商业工具都需要反复迭代优化的复杂模块的布局布线,而且在时序和面积这两个关键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商业工具的结果!
“我的天……这……这太不可思议了!”张伟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他立刻将结果汇报给了陈家俊。
陈家俊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亲自检查了版图和报告。当确认结果无误后,这位一向沉稳的项目负责人也忍不住用力挥了一下拳头!“好!太好了!志远!你们的‘盘古’,真是我们的‘秘密武器’啊!”
李志远也激动不已,但他保持着科学家的严谨:“陈总,这只是在一个模块上的初步成功。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全面的验证,包括lvs(版图与原理图一致性检查)、drc以及后续的寄生参数提取和后仿真,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的两天,张伟和“盘古”团队紧密配合,对“盘古”生成的版图进行了各种严格的验证。结果显示,lvs完全一致,drc没有致命错误(只有一些需要手动修复的小问题),寄生参数提取后的后仿真(post-yout siution)也确认了时序的正确性。
这次成功的“实战演练”,在启明芯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芯片设计团队的工程师们,尤其是后端工程师,亲眼见证了自研eda工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结果!这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对“盘古”项目的信心和期待。
而对于林轩来说,这次成功验证了他力排众议、坚持投入自研eda战略的正确性。他知道,“盘古”目前的能力还很有限,距离完全取代商业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个“零的突破”,意义非凡!它证明了启明芯不仅能设计出优秀的芯片,更有潜力掌握设计芯片的“母机”——eda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