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确实有这样的声音。”
“我们分析过,这可能和芯片在处理复杂或不规范码流时,功耗瞬时升高有关,也可能和远大自己的主板散热设计、电源设计有关系。但消费者不管这些,他们只会觉得‘这台vcd不稳定’。”
“我去见李远大下面的那个采购总监,”黄耀龙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对方话里话外,都在抱怨。说他们的产品和市场上那些采用c-cube成熟方案的vcd机相比,性能上并没有体现出什么明显优势,稳定性似乎还略逊一筹,但他们的成本因为用了我们的新芯片,再加上前期的设计磨合,并没有便宜多少,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李远大本人据说也颇有怨言,认为是我们芯启的芯片拖累了他的产品。”
“当然,”黄耀龙补充道,“他们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问题完全出在我们的‘启明零号’上,毕竟整机是他们自己设计生产的。所以,他们也只能暂时认了,但言下之意很明显——未来的合作,他们会非常非常谨慎,甚至可能……不会再有了。”
林轩默默地翻看着那些市场反馈,眉头微蹙。虽然预料到“启明零号”作为第一款产品,又是在极度压缩时间和成本的压力下完成的,不可能尽善尽美,但听到这些负面评价,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关乎芯启科技刚刚萌芽的品牌声誉。
“钱呢?算清楚了吗?”林轩放下资料,看向黄耀龙。这是目前最现实的问题。
黄耀龙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另一份文件,这是一份详细的成本核算表。他将其摊开在会议桌上,脸色更加凝重。
“林生,各位,都过来看看吧。”他招呼顾维钧、陈家俊和其他几位核心工程师围拢过来。“远大的款子是全部到账了,一分没少。但是……”
他指着表格上的数字,一项一项地解释:“这是我们付给台积电的两次流片费用,特别是后面加急的那一批,加急费和实验批费用占了大头。这是支付给日月光和硅品的封装测试费用,因为赶工,价格也比正常报价高了一些。这是我们采购测试设备、探针卡的费用。这是……因为良率问题报废的die(裸晶)的成本。最后,还要算上给远大打的八五折的损失……”
一连串的数字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