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 > 第166章 江东儒脉:从笔杆子到治国士的文臣群像(1/5)
    汉灵帝熹平年间的洛阳太学,十九岁的张纮握着竹简,在熹微晨光中背诵《春秋左氏传》。他的家乡广陵是江淮学术重镇,师从当地名儒学习古文经学时,便因 \"通经致用\" 的治学理念闻名。当太学博士梁鹄赞叹他的隶书 \"有蔡邕风骨\" 时,这位少年并未想到,自己的笔尖日后会在江东掀起波澜。

    中平五年(188 年),张纮拒绝朝廷征召,回到广陵。此时的中原已现乱象,他在自家书斋写下《反迁都议》,痛陈董卓迁都长安的弊端,墨迹未干,便传来关东联军讨董的消息。乱世之中,他选择避乱江东,在丹徒江边搭建草庐,每日读书之余,常望着滔滔江水长叹:\"孟子曰 " 穷则独善其身 ",然乱世岂有完卵?\"

    兴平二年(195 年),孙策的马蹄声惊飞了书斋前的栖鸟。这位江东小霸王径直闯入,将佩剑往案几上一放:\"久闻子纲大名,如今天下大乱,愿先生教我以安邦之策。\" 张纮看着孙策眼中的英气,想起《孙子兵法》中的 \"将者,智信仁勇严\",起身一揖:\"将军欲成霸业,当先收民心。昔高祖入关中,约法三章而天下归心,将军破虏之后,可效此法。\"

    建安四年(199 年),孙策派张纮前往许都呈献奏章,这是他首次踏入权力中枢。在少府孔融的宴席上,他与荀彧、王朗等名士论辩,当孔融问及 \"江东可成霸业否\",他以楚庄王 \"三年不鸣\" 典故作答:\"今将军收揽英雄,务悦民心,若能待时而动,江东必成鼎足之势。\" 这番话让曹操对江东多了份忌惮,也为后来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 埋下隐忧。

    建安五年(200 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伏在灵柩前痛哭。张纮手持竹简闯入灵堂,竹简上是连夜写就的《稳定江东疏》:\"主少国疑之时,最忌内外动摇。今当速拜张昭为长史,周瑜为中护军,稳定军心思归。\" 孙权抹泪起身,依计而行,江东局势始定。

    合肥之战前,孙权欲率轻骑突袭敌阵,张纮拽住马缰:\"当年项羽百战百胜,终失天下,为何?逞匹夫之勇耳。将军当效高祖,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番话让孙权想起兄长临终前 \"内事不决问子布\" 的叮嘱,遂放弃冒险。回军后,张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