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 \"汉家永昌\"。蛮夷见其志坚,竟有千余户偷偷送来粮草,堆积在城下 —— 这是十年坚守的民心。
建兴三年(225 年),诸葛亮南征至永昌,见城门上的汉旗仍在飘扬,下马向吕凯行礼:\"公守此城,胜守十万雄兵。\" 欲拜他为云南太守,却传来噩耗:吕凯在开城迎蜀军时,被叛夷暗箭射杀,手中还攥着未写完的安民告示。
诸葛亮上表后主:\"永昌风俗敦直,实乃吕凯守义所致。\" 追封阳迁亭侯,其子吕祥嗣爵。至今永昌民间传说,吕凯死后,其魂魄化为青鸟,每到阴雨夜,便绕城哀鸣,守护这片他用十年生命坚守的土地。
章武二年(222 年)的永安宫,刘备望着眼前的年轻将领,仿佛看见黄权的影子。马忠护送补兵前来,他握住对方的手:\"虽失黄权,得狐笃(马忠原名),汉室有幸。\" 从此,这个曾姓狐的巴西少年,正式恢复王姓,改名马忠,踏上了南征之路。
建兴三年(225 年)的牂牁郡,百姓围着新太守马忠的车马,见他身着粗布衣裳,腰间别着一把锈剑。他下车扶起跪地的老人:\"吾乃巴郡农夫之子,知百姓疾苦。\" 数月间,他平定朱褒叛乱,却对降民说:\"既往不咎,愿与诸君共耕南亩。\" 又凿渠引水,教蛮人种桑养蚕,牂牁从此 \"桑麻翳野,五谷丰登\"。
延熙十二年(249 年),马忠卒于任上。南夷百姓听闻,自发断发哀悼,数万人抬着他的灵柩南下,每过一寨,便有蛮女唱丧歌:\"马公来,五谷熟;马公去,山鬼泣。\" 他的墓前,至今可见刻着汉夷两种文字的石碑,记载着 \"镇南大将军马公德信,保我蛮汉平安\"。
建兴六年(228 年)的街亭战场,马谡的败军如鸟兽散,唯有王平所领千人鸣鼓坚守。张合的骑兵在阵前徘徊,望着军旗上的 \"王\" 字,竟不敢妄动。王平趁机收拢残兵,回到营寨时,铠甲下的内衬已被汗水浸成硬壳,诸葛亮握着他的手:\"街亭虽失,得公,军心得稳。\"
延熙七年(244 年)的兴势山,曹爽十万大军压境,汉中守兵不足三万。诸将欲退守汉、乐二城,王平拍案:\"若让敌入关中,涪军难救!\" 他亲率千人据守兴势,令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