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开支\",实则是切断皇帝与地方的精神联系,让刘氏宗庙变成摆设。
最讽刺的是 \"昌陵烂尾楼\" 事件。刘骜想给自己修豪华陵墓,王凤却说 \"劳民伤财\",结果王氏五侯却用修陵材料盖私宅,长安城流传 \"昌陵土,王氏砖,百姓血,侯门宴\"。他明知舅舅们中饱私囊,却只能在陵墓工地转圈:\"爷爷要是知道我把钱花在这,得从杜陵爬出来抽我吧?\"
王氏专权下的官场,成了 \"逆淘汰\" 的修罗场:
能吏被逼走:南阳太守召信臣兴修水利,却因不愿投靠王氏,被诬陷 \"治水不力\",罢官回乡;
酷吏上位:京兆尹王章的继任者淳于长,发明 \"卖官价目表\",关内侯十万钱,光禄大夫五万钱,长安城的官衙成了王氏的 \"当铺\";
数据造假成风:郡国上计簿全是 \"祥瑞数据\",什么 \"麦穗两歧甘露降于王氏宅 \",真实情况是百姓易子而食。
刘骜治下的汉朝,呈现 \"冰火两重天\":
贵族盛宴:王氏五侯的宅邸夜夜笙歌,王商把长安城的沣水引进私宅当护城河,王根的园林比上林苑还大;
百姓地狱:关东饥荒,人相食,而王氏粮仓的粮食却因 \"手续不全\" 无法发放,饥民们在长安街头写血书:\"愿得成帝一日粮,不望王氏万石仓。\"
最惨的是 \"罢郡国庙\" 事件。刘骜听王凤的话,拆除地方刘氏宗庙,结果刘邦老家沛县百姓没地方祭祀,集体到长安上访,被王氏门客殴打,他却下诏 \"百姓勿扰宗庙\"—— 此刻的他,早已忘了宣帝教他的 \"民为贵\"。
《汉书》对成帝的评价,堪称 \"败家子鉴定报告\":
人设崩塌:\"少好经书,宽博谨慎\" 都是表象,\"湛于酒色,赵氏乱内,外家擅朝\" 才是本质,典型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管理失误:\"委政王凤,朝无骨鲠之臣\",把公司核心权力交给外戚,比 \"创始人股权稀释过度\" 还危险;
历史定位:\"汉世衰于元成,坏于哀平\",认定他是西汉衰落的转折点,相当于 \"公司在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