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的「罪己诏」更是刷屏全国:「日食之变,朕德薄所致,即日起,宫廷用度再减三成,丞相府裁员十人,朕带头穿三年补丁龙袍。」这波操作让满朝文武感动得稀里哗啦,御史中丞甚至上表:「陛下如此,臣等敢不肝脑涂地?」从此,汉朝的年度总结报告里,再也没有「臣等罪该万死」的甩锅话术,反而多了「建议陛下多休息」的贴心提醒。
缇萦跟着父亲淳于公到长安那天,鞋底磨穿了三双。这个齐国小女子揣着「救父申请书」,在未央宫前跪了三天,终于等到刘恒的召见。她抬头望着龙椅上的皇帝,想起父亲被押走时的骂声:「生女不生男,关键时刻没卵用!」突然勇气倍增:「陛下,肉刑就像给员工烙上『次品』标签,断了他们返工的机会。臣妾愿意入职掖庭当实习生,换父亲改判劳役!」
刘恒接过申请书,发现上面用朱砂画着「断肢者无法握犁」的插图,突然想起废除连坐法时,那个因邻居偷窃被连累砍手的少年。他召集群臣开了场「量刑改革听证会」,把墨(刺字)、劓(割鼻)、刖(砍脚)等肉刑比作「职场恶性体罚」:「现在咱们搞『柔性惩罚』,笞刑代替劓刑,劳役代替刖刑,就像员工犯错,不直接开除,而是调岗培训,给个改过机会。」
诏令下达后,长安的刑场变了样:曾经的断肢犯人现在扛着扫帚扫大街,脸上不再有刺字,反而戴着「劳动改造标兵」的袖章。最绝的是刘恒规定:「笞刑最多打三百下,还得用柔韧的竹板,不许打要害部位」,相当于给「体罚」设置了「职场保护条例」,打工人从此不用担心被「恶意体罚」。
匈奴右贤王的骑兵踏入河南地时,刘恒正在甘泉宫开「边防工作会议」。他翻出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备忘录,对着地图说:「当年先帝和匈奴约为兄弟,相当于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现在右贤王撕毁合同,咱们得按流程来 —— 先发律师函(外交抗议),再派保安队(边防军),最后 ceo 亲自下场谈(亲征)。」
灌婴带着八万五千「边防军」出发前,刘恒亲自给每个校尉发「战地红包」:「匈奴人抢咱们的牛羊,就是抢咱们的 kpi,给我往死里打,但记住,别越界,咱们是维权,不是扩张!」他自己则跑到太原「视察前线」,召见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