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 第211章 工器同脉(2/3)
《工器开物·协同卷》,案头摆着景王送来的《和唐工器谱》副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神户港匠人手绘的硫化术流程图,关键步骤用工禾纹符号标注,每个参数旁都注有南洋监的实测数据对照——这是明日技术互通的首个官方典籍,经多次跨洋校勘后正式刊行。

    「夫子,神户港信使送来新模具。」匠人王二捧出青铜模子,模具中心的锚樱纹比旧版多了三道细纹,「据说是参照富士山震波频率设计,能将十五赫兹声波传导率提升近两成。」模子底部的双印旁,刻着景王府技术官的蝇头小楷:「经神户港地脉站多日测试,与南京蒸汽钟共振稳定度极高。」

    徐光启抚过模子,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神户港见过的场景:景王抱着朱工正,看匠人将工禾纹刻进富士山阻尼器的核心部件。工匠们齐唱《工器同脉谣》,歌词里混着南京官话与关东腔,而襁褓中的幼儿听到蒸汽钟鸣时,竟停止啼哭——这是地脉协奏频率对新生儿的首次安抚实验,数据已记入《工器育婴志》。

    工器十九年腊月初七,滇南铅矿传来提前三日的冬至巡检报告。徐光启收到的密报中,防铅护具的咖啡渣炭层检测数据全部达标,神户港改良的「锚樱款」护具在铅烟浓度峰值期仍保持极高防护率。

    「这是神户港随信附来的炭层配比日志。」匠人王二递上加密竹简,「他们将南洋咖啡渣按产区细分,搭配富士山火山炭的比例精确调配,连干燥工序的蒸汽温度都参照了南京气候参数。」竹简末端,景王用铁锚纹批注:「已命和唐工器署匠人驻滇南数月,确保岁末开采季零事故。」

    案头的朱工正周岁礼——刻着锚樱纹的青铜拨浪鼓——静静躺在《工器育婴志》旁,摇动时发出的声波与蒸汽钟报时频率分毫不差。徐光启望向窗外的工器祠,鼎身的锚樱纹在冬日暖阳中清晰可见,正如滇南匠人每日开工前的宣誓:「铅矿与火山,同铸工器魂。」

    工器二十年元日,景王携朱工正入朝,幼儿蹒跚着扑向朱载钧,手中抓着工禾纹拨浪鼓,腕间戴着缩小版「锚樱款」防铅护腕——这是神户港匠人协会特制的周岁礼,护腕内侧刻着明日两地的经纬度坐标。「此子抓周时,别的不选,独独攥住了工器监的验铅石。」景王笑道,目光落在朱载钧案头的《永乐南洋志》新修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