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举着放大镜,俯身细瞅:
先看器形,典型的平口鼓腹压经炉,炉身简洁而流畅,圈足外撇,内铸三乳钉,虽简却稳。
再看材质:质地坚密,枣红中隐现青灰,其间间杂褐斑。
这个斑有个专门的叫法:堂梨斑。
名字很好听,但说白了就是瑕疵:原因是清代改变配方,较明代宣德炉相比铜纯度降低,铁、硫之类的杂质增多,高温氧化不均而造成。
但所谓的瑕疵也只是对当时而言,放到现在,却成了“清三代”仿宣德炉的佐证之一。
继续往下看:通体鎏金,薄厚如一,既便掩埋了三百年,大多腐蚀贻尽,但残留的部分依旧程亮如新,耀如黄金。
再看款:大明宣……哈哈,这什么:“德”字的心上少了一横?
乍一看,伪作?
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少了这一横,这东西离宫廷真品款的可能又近了许多。
因为康熙造宣德炉有两处:同属武英殿造办处十四作之一,前为铸炉处,后为铜鋄作。
这一件应该出自铜鋄作,“德”字一律少一横,暗指大明无德。
但存在时间很短,到雍正继位后就给改了过来,出品也不多。存世的更少。
所以,别看这东西不怎么亮眼,还有些脏。如果是真品,四百万绝对打不住,市场价应该在六百万左右。
看到这里,师徒二人对视一眼:这已经算是鉴了一半了,怎么感觉这玩意……有点像是真的?
总不能,市局又得翻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