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诞生第二天,两考总监官王仁传拿着考生的试卷来到了鸿德殿。
“启禀国主,这几份考卷,是微臣及另外两位监官,还请教了乌金书院几位老师共同商议过后,所定夺出的文考前十名,请国主过目。”王仁传将试卷交给了德公公递了上去。
“此次的文考,微臣可是大饱眼福啊,许多考生文章构思奇妙,字字珠玑,佳作不绝,实乃南鲲之幸。”
“恩,不错……不错……”赵衡逐张认真翻阅,看来心情不错,看到最后时却发现多了一张。
下面的人立即开口说道:“这次有位叫宁昔的考生,名次难以定夺,臣等几番商议之后仍无法作出判断,故将它放在了最后由陛下定夺。”
“喔?”听到这说法,赵衡不禁再次看向了最后一份。
“这文章言之有序,言辞朴实,可贵的是此人虽未入朝为官,却对政事参详得入木三分,可惜在最后叙述解义时过于……过于露骨,有点锋芒太盛,失了本朝庸和之势。”
“过于露骨?我看怕不是戳中了你们的痛处吧!”赵衡不以为然。
“微臣不敢,经查实,这公子昔,是十几年前就没落的苍谷山隐世世家,宁家大儒的旁支后人。是乌金书院宋志先生举荐上来的。”王仁传连忙跪倒在地,偷偷地用余光观察着国主的脸色。
“好一个‘君王揽权,主明则国兴,主愚则民哀’,果真直言不讳,要是拿出身说事,岂不暗喻本国主非明主所为。”赵衡看着这人错错落落的段落字迹皱眉,“这宁昔的字迹真的是,不知如何形容。”
王仁传在底下努力地回想自己看过的宗卷,他表示认同,虽然字不难看,却也有点木讷,就像是生疏不常练字一样,“听闻此子也参加了武考,位列第四,战绩非常不错,许是终日练武,不曾得空练字。不过是位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学子。”
“恩,既然你们已经定了前面的排名了,那这份就继续排在最末,与第十名并列吧。”赵衡一锤定音……
翌日清晨,乌金学院门口围满了学子查看王榜排名。
莫青好不容易拉着弟弟挤到前面,从第一名开始看起,文状元果然非刘毅莫属,一路往下看,可过了五十还没看到弟弟的名字,她有点着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