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了下芙芙,她也到了,对于徒步,大家总是那么积极,激情满满。
这次与芙芙的交流似乎都恢复了正常,比上次感到别扭时好多了,不知是她的变化还是我心态的变化。等大家陆续到了,我积极的跟一起走过的人打招呼,参与到他们的聊天中,有几个是一起报名梵净山登山大赛的,我们的话题就更多了。尽管我的融入还是有点生硬,聊天内容也还是贫乏,但总算迈出了一大步。过去,我总是躲在熟悉的小伙伴身边,看别人热络的打招呼,聊天,自己无动于衷,连羡慕都不羡慕,维持着自己的“高冷”状态,成为大家谁都注意不到的“影子”。
徒步开始,刚起步就是一个大的爬坡,虽然仍然走的气喘吁吁,但还是能尽量走在队伍的前端。因为走的太快,导致我们几个错过了一个捷径的小路,绕了一大圈才算跟走捷径的大部队汇合,从先头部队变成了队伍的尾巴,所以,走路时不能只顾速度,还是要清楚我们的方向,有没有更便捷的路,当然,更要注意一下沿路的风景。
一位相熟的驴友问起我的怒江之行,他也在春节进行了环线,路线跟我的差不多。于是我们聊各个点是否去过,哪里的风景好,路上遇到什么情况,过程中的一些趣事。共同的路线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们聊的不亦乐乎,似乎我这还是第一次在徒步时与队友聊这么多的内容。
在爬一个大坡时,我因为聊天一不小心又落后了,在坡下看到那么陡的坡,别人都到了半山腰,真有点绝望的感觉,好像已经没了追上大部队的力气。于是其中一个队友带我们绕了一点路,走缓一点的路线,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我紧跟着,趁机也跟他聊上几句。这个队友是曾经一起走过,吃饭也紧挨着的,但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这次算是破冰,我们自然而然的聊几句,就像曾经认识一样,竟然也没有丝毫的陌生感。这就是户外的魔力吧,共同的爱好,让大家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不管知不知道名字,都可以互相聊出很多路线和有关户外的话题。更何况,曾经走过的熟悉面孔,更不需拘束的就聊成了熟人。想想我们小群里的几个不就是徒步认识而后经常一起约的么?是的,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朋友,都可以经常一起约着走的。
快要爬到山顶的时候,先到的队友忙着给大家拍照,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