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谨慎地进行编写。”李世民微微皱眉,关切地问道:“可有什么困难?但说无妨。”孙思邈接着说:“陛下,人兽之药的来源与使用,既要权衡伦理道德,又要确保药效确切,实在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比如犀牛角、虎骨之类的药物,虽知晓其药效显着,但获取的方法却不能伤害生灵。”李世民沉思片刻,说道:“此事确实需要慎重对待。不过,朕相信以诸位的才能,定能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孙思邈坚定地回答:“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望。”说罢,他又转身面向众人,高声说道:“诸位,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这部书关系到百姓的安康,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众人纷纷响应,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编撰工作中。
李世民在书房中缓缓踱步,时而停下脚步,认真观看名医们的工作,时而与他们亲切交流几句。这时,李淳风突然抬起头,说道:“陛下,臣认为在介绍药物疗效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具体的病例实例,这样更具说服力。比如详细记录某病人患了何种疾病,使用了此药后是如何痊愈的,如此一来,便能让后人更加直观地了解药物的疗效。”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赞道:“此提议甚妙!”袁天罡也紧接着说道:“陛下,对于一些罕见的药物,是否应当增加寻访的方法和途径,以便后人能够获取。如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若能在书中明确指出何处可以寻得这些药物,必是一件造福后人的大好事。”李世民点头表示赞同:“袁爱卿所言有理。朕会命人去搜集此类相关信息。”
孙思邈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说道:“陛下,有诸位同仁齐心协力,这部《唐新本草》定能成为传世佳作。只是在编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观点分歧的时候,还需陛下您来定夺。”李世民微笑着说:“诸位不必顾虑,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出来,朕自会权衡利弊,做出公正的决断。”李励此时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臣等在讨论某些药物的炮制方法时,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简化炮制过程,以提高效率;而有人则认为应当严格遵循古法,以确保药效。”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古法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我们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方便实用为原则来进行考量。”众人听了,皆心悦诚服,对李世民的见解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