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手指微微颤抖,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得体;有的则与身边的人低声交流,分享着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不知太子殿下会如何考问我们。”一位考生声音略带颤抖,眼神中透着一丝不安。
“莫要慌张,只要将平日所学展现出来即可。”另一位考生安慰道,尽管自己的心跳也在急速加快。
殿门缓缓打开,考生们有序地进入殿内。他们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仿佛是时代的脉搏在跳动。
李承乾看着这些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为完善科举制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那些日夜的思考、谋划与奔波,如今终于看到了初步的成果,眼前的这些考生便是希望的种子。
“诸位,能在此相聚,乃大唐之幸事。”李承乾开口说道,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一阵春风拂过众人的心田,带来了温暖与安定。
考生们纷纷拱手行礼,齐声说道:“谢太子殿下。”声音整齐而洪亮,在殿内回荡。
一位考生向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太子殿下,若不是您倡导的制科考,我等平民子弟哪有机会站在此处,一展抱负。”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仰。
李承乾微笑着点了点头,目光中透着鼓励与期待,说道:“大唐需要人才,只要尔等有真才实学,必能为社稷做出贡献。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你们的智慧与力量。”
“诸位都是大唐的未来之星,今日朝见,不必过于拘谨,畅所欲言。”李承乾鼓励道,他的眼神温和而亲切,让考生们的紧张情绪渐渐缓解。
考生们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开始纷纷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对大唐的期望。有的慷慨激昂,誓言要为大唐开疆拓土;有的则沉稳内敛,立志要为百姓谋福祉,改善民生。李承乾认真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与肯定。
朝见结束,李承乾再度投身于主政日常。每日,他都埋首于纷繁复杂的政务之中,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重若千钧。那堆积如山的奏折仿佛是一座无形的山峰,压在他的心头,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与懈怠。
这日下朝,李承乾正在两仪殿内专心批阅奏折。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轻柔地洒落在案几之上,形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