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
“土土壤检测报告?“他颤抖着翻到附录,“我们已经注明该地块适合高层建筑“
“地下水位。“谢一扬突然转身,镜片后的眼睛冷得像冰,“1990年的地质勘探报告显示,那块地下面有三条暗河。“他走到茶几前,手指点在报告某一行,“这个不改,规划局的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秃顶男人脸色煞白:“可可是原始数据“
谢一扬从公文包里抽出一个牛皮纸袋,推到他面前:“这是1989年上海市地质局的备用数据,恰好显示那片区域地质结构稳固。“他微微一笑,“当然,你得重新做一份补充报告。“
当三个评估师手忙脚乱地修改报告时,谢一扬走到套房内间。张铁柱正在调试一台奇怪的机器——看起来像老式复印机,但多了几个不明功能的按钮。
“墨水瓶准备好了?“谢一扬低声问。
张铁柱点头,从脚边提起一个银色金属箱。打开后,里面整齐排列着十二个小玻璃瓶,每个瓶子里装着不同颜色的液体。
“1988年的蓝色墨水,1989年的红色印油“张铁柱如数家珍地报着,“还有规划局专用的装订线,都是从档案室原件上取样复制的。“
谢一扬拿起一瓶墨水瓶,对着灯光观察:“足够以假乱真了。“他放下瓶子,“等他们改完报告,你负责做旧处理。记住,第四页和第七页要有咖啡渍,就像老刘那个酒鬼当年弄脏的一样。“
第二节拍卖陷阱
1992年9月10日,浦东土地交易中心。
拍卖师的小锤敲下时,会场爆发出一阵掌声。谢一扬微笑着站起来,向四周点头致意。他刚刚以扬帆集团的名义,用68亿元拍下了pd-1990-027地块。
“谢总,恭喜啊!“一个满脸油光的开发商凑过来,“这块地转手就能赚两个亿吧?“
谢一扬笑而不语。两个亿?太低估他的胃口了。就在昨天,香港新鸿基的代表已经私下出价12亿,只要他能确保土地性质变更为商住两用。
“谢总,能采访您一下吗?“《浦东日报》的女记者挤过来,话筒几乎戳到他脸上,“有传言说这块地是工业用地,您拍下后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