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霜全买了。
配备的这么全套,难道元贞的寂照院什么都没有吗?刘家是大户,当和尚也应该是富和尚,元贞怎么当的这么寒酸?
胡天拎着两大袋东西,又背了一袋袋,带着满肚的狐疑站在山脚山,无妄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树,以松柏为主,还有少量的槐树。
山上树一多,空气就好,平时又没人到这个地方来,山上绝对的安静,就连鸟飞过都不会留下太多的声响。
这一个地方绝对是退休隐居的好去处,元贞的岁数也快到退休的年龄了,他在这安享晚年,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上山的石阶应该是当地开采的,没有太精细雕琢形状,依照开采出来的样子,简单的雕琢成长方形铺在山坡上。
石阶一路蜿蜒向上,夹在松柏之间,很多石阶已经被踩踏出了石洼,里面积着一洼水。胡天踩上去水就四散溅了出去,落到石阶的防滑斜纹中,再流回水洼中。
上山的路有很多迂回的山湾,在山湾的这边中间有树挡着,看不到那天。胡天经过了五个山湾眼前突然豁然开朗,一座古香古色的庭院露了出来。
庭院和胡天见过的古典园林相似,青瓦飞檐的宝顶间萦绕着一圈薄雾,檐角铜铃有风吹过会阵阵轻响,声音十分悦耳。
宝顶四角连着着四根大红柱子,柱子间由汉瓦砌的墙相连。
院子规模不大,这样的房间一共四间,品字形分布,胡天知道按照古制应该是正殿和偏殿,僧人住哪间房他就不知道了。
山门向外敞开着,才能让胡天在外面看到院子里面。山门早已褪色,原来的朱红已经成了褐色。在山门两边挂着两块竖匾,上面写着两排字。
“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夜晚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竖匾是黑色的,上面的字金色,写的苍劲有力。胡天字能认全,意思却不明白。
“这字是二叔写的吗?”
“这是志芒千峰顶上诗,二叔说写的是心开意解后的大自在境界。”
刘霜这样解释胡天还是不明白,他大概理解成诗里写的是元贞这种敢承担,能刚能柔的境界。
难道住这座山里,真对修养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