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食保护价政策绝不能形同虚设。”
“若有商人囤积粮食,操纵价格,朕将派金吾卫严惩,必要的话,就地正法!”
户部尚书清楚此事的严重性,点头答应。
当前形势危急,宫中任何延迟都可能让无数家庭面临破产。
因此,李恪没有再对他们多作指示。
他相信这些官员经验丰富,处理政务的手段充足,不需要他额外指导。
李恪转头问旁边的房玄龄。
“京城里头有多少小吏?或者那些等着选拔的人?”
房玄龄和马周他们互相看了看,都有点尴尬。
选拔人的数量他们还能记得,但小吏的数量,他们真的不太清楚。
毕竟在大唐,官和吏的差别很明显。
就算是出了名的贤相,通常也不大理会小吏。
想了一会儿,房玄龄硬着头皮道:“大概有一万人左右吧?”
这个数字肯定和实际的人数有出入,但这也是他根据丞相府里的小吏数量估算的。
应该差不了太多。
李恪没太在意,心想小吏这东西,放到现在也就相当于临时工。
“房相,我让你调动京城所有的小吏和选拔人,让他们跟着七品以下的官员,去关中各地帮忙推广水车这些农耕工具,指导老百姓做好抗旱准备!”
“旱情结束,表现好的小吏可以转成官员,选拔人可以缩短等待期,还有那些表现突出的,都可以提升品级!”
让人家干活,总得给点好处。
这场跟老天爷的竞赛,如果李恪想要赢,就得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
李恪应该感到庆幸,现在的隋唐时期还保留着一些武风传统,秦汉时期全民皆兵的制度也有继承下来。
朝廷如果想要有大动作,相对来说轻松多了。
不过,李恪心里也没底,单靠小吏和选人们,能不能应对旱灾。
他不放心地叮嘱。
“工部的人得赶紧去关中修渠挖井,不能让关中的百姓最后没水喝。”
工部尚书点了点头,这事儿确实得做。
谁也不知道旱情会持续多久,现在在关中修渠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