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样。
“杨云,知道你中府试案首,先生和内舍同学都很替你高兴,希望你能再接再厉,连最后的院试也过了。”
“现下你在府城游学,当要秉守正心,每天依旧读书练字,不可耽溺于享乐之中。”
信的最后,卢毅说些要读的书及该如何读,杨云读完只觉得豁然开朗。
这几天他天天作五经题,策论,文章越来越好,心中却越来越迷茫。
卢毅这封信,如同一盏明灯,扫清杨云眼前的迷雾,让他知道前路该怎么走。
再将信看一遍后,杨云立刻提笔给卢毅回信,顺手把他这几天写的文章也塞进去,请卢毅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回信送走第二天,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前来拜访,指名道姓要见杨云。
杨云看着面前的青年,心中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魏承业来挑战他的事,忍不住问道:
“阁下,难道也是今科府试的考生?”
这人如果是来挑战他的,那杨云得考虑搬家的事。
不然天天有人上门挑战,他哪还有时间读书?
青年没想到杨云会这么问,愣一下后摇摇头说:“不是,在下郑子康,受令师所托,把他的信捎给你。”
杨云的眼睛转一下,脸上带着一丝激动之色问道:“罗师给我写信了?”
罗孝荣在收下杨云这个学生后,已把他交给卢毅,自行去州府游学。
中府试案首的时候,杨云本想给罗师写信,但又不知道他的落脚之地,只能作罢。
没想到罗师竟主动给他写信!
郑子康轻轻点头,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杨云,
“我跟令师认识的时间不短,他知道我要回平源府,特意找到我,让我把这封信交给你。”
杨云起身整整衣冠,双手接过书信,但他没有着急看,而是先放在一边,对郑子康说:
“不知道恩师近况如何?我一直记挂着老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找他。”
罗孝荣跟杨云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杨云一直很尊重这位老师。
如果不是他写亲笔信,杨云根本没机会进东阳书院,更别想得到卢毅这种明师指点。
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