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才有六七成把握。”
杨云已经明白,卢毅是让他明白跟别人的差距,奋起直追。
想到这里,他冲着卢毅深深鞠躬,拱手行礼诚心诚意地说:“请先生指点。”
卢毅拿起杨云送的栗子吃一颗,慢条斯理地说:
“你的根基不差,尤其是在眼光格局方面,高远宏大,这是你的优点。”
“但你的精义文章,最大的缺点在于,你心中有不少想法,却难以落于笔下。”
“从今天开始,你不用回学堂上课,每天到我这里来写精义文章,直到府试开始。”
杨云听完有些傻眼,从现下到府试开始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每天写精义文章,那不等于每天一遍县试?
但想想方才卢毅随笔写的那个破题,杨云实在不甘心被人甩开,咬着牙说:
“学生知道了!”
卢毅从书架上找出一本《时文全集》交给杨云,语重心长地说:
“你现下还没有你的行文风格,可以先揣摩别家之长,融会贯通。”
“若文章上有什么不懂,你来问我即可。”
杨云点点头,抱着《时文全集》坐在书桌上,用心地翻看起来。
正如卢毅所说,这些时文各有风格,有的辞藻华美,读的时候好像一幅优美画卷徐徐展开,有的行文工整对仗,读起来酣畅淋漓,快意至极。
读过这些时文,杨云再回头看他的文章,跟小学生写的作文差不多,简直惨不忍睹。
晚上回到学舍,听说杨云被卢毅要求跟他同房读书,方怀礼忍不住有些羡慕,
“杨兄,你这运气真好,刚进书院没多久,能得到卢先生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