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泛起一丝笑意,夸奖他说:“没想到你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很不错。”
“书院平时让你们做练习,是让你们明心懂理,知道这圣贤书中讲什么煌煌至理。”
“你说的问题,等你们把这些道理学会后,才能跟你们讲的。”
“不然你们很可能会坠于这些文章技巧,沦为搬弄文字的诡辩之徒。”
杨云听到卢毅对话,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失望之色,沮丧地说:
“这么说,我还得等好长时间,才能学这些东西?”
看着杨云垂头丧气的样子,卢毅淡淡笑一声,不紧不慢地说:
“若是寻常学生,当然得守这样的规矩,但既然你意识到了,那不妨教给你。”
虽然杨云来内舍没多长时间,他的水平却已经在内舍中稳居前三,对这种天资聪颖的学生,当然用不着循规蹈矩。
这下杨云立刻又精神起来,兴奋地看着卢毅,拱手说:“请先生指点!”
卢毅起身在屋中踱几步,对杨云说:
“这些技巧我可以教给你,但你不能回去交给同学,不然对他们有害无益。”
这个条件不难,杨云不假思索地答应下来。
看到杨云点头,卢毅才慢慢地说:
“《文镜秘府论》中说,写文章要分理周务,叙事以次,义须相接,势必相依。”
“也说先理清头绪,再叙述,最后说出你的义,用华丽辞藻造势。”
“所谓理直则名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气壮!”
“写文章时要先定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要符合圣贤的道理,否则道理不合,你后面写得多好都是白费。”
杨云是个聪明人,被卢毅点拨之后,若有所思地说:
“文章有道理,确实能正名,但这个言顺,该怎么才能做到?”
有的人心中藏着一堆一堆的道理,真到说的时候,吭哧半天都说不出一句完整话。
卢毅没有回答,转身去后面的书架上找一会儿,拿出一本书递给杨云。
杨云接过来一看,封面上写着几个大字,《历代名家骈文汇集》。
看着杨云疑惑的眼神,卢毅不紧不慢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