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朝堂之争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着新的一天开始,大越朝堂迎来了新的篇章,领侍太监一声喊,右都御史姚序之站了出来:“臣有本启奏。”
接到三个地方争夺一个人的官司,他本来没当一回事,按照律法-办就行了。
接着,工部尚书过来说情,让他把韩平判给江宁。
很快,有勋贵过来,让他把韩平判给琴川。
右都御史正三品,挺大的官了,可来说情的,要么从一品,要么家里有勋爵,世袭罔替的那种,都不是他能得罪起的。
尚书说是从一品,其实在朝堂上,已经是最大的了。
正一品的三公,都是虚职,或者尚书死了,皇上赐谥号,给个正一品的官位。
若是让他判,他是会把韩平判给嘉陵的,无他,灾荒年,名籍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任何异议了。
如果离开名籍所在地,就叫逃户,那天下尽是逃户了。
不能说你陈文灿玩了个小花招,韩平就得回琴川。
问题是,那么多人说情,他可不敢随便处置。
其中的关键,他也是清楚的。
韩平组建工坊,招纳长工两万多人,留在什么地方,都能创造巨大的财政收入,同时也能稳定灾情,关系地方长官的身家仕途。
一五一十地,他把情况说了,无奈道:“关系到灾民,臣不敢擅自做主,还请陛下圣裁!”
让皇上做决定,他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都察院虽然有监察天下官员的指责,却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人。
“各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景武帝坐在龙座上,看向其他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如果乱安排,三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乱了,黑锅都是他的。
皇上是不能背黑锅的,最多是被臣下蒙蔽,他现在就是找个蒙蔽他的人。
当然,如果做对了,自然是全靠皇上圣明。
“陛下,韩平本是琴川之人,陈文灿也拿到了批文,自然应该回到琴川。”
“万万不可!陈文灿此人欺瞒上官,岂能纵容?以我之见,韩平应该前往江宁,建造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