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河山 > 第75章 少年游(1/4)
    又过了五日,入杭水、陆两路皆通,粮米建材源源不断地运抵,灾后重建紧张有序地展开。

    就便是仍挤在临时搭建的棚户中的灾民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这些人皆是无家可归又无亲朋可投奔者,但官府并没有弃之不理,集中收容整置,一日两顿,除了先头数天吃了三分饱,到现在已能吃七分饱。有了力气,除了老幼伤病,其余的都投身于重建中。以工代赈,让这些灾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更何况,官府规划的“安置房”本就是为灾民量身定做的。

    当然,不能白住,需要缴纳少量的购房钱。这笔钱可通过出工换算,由官方先期垫付,住户逐年分期还清。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对杭州官府此番一心为民的善举,灾民们莫不感激涕零,更有长跪叩恩高呼“青天大老爷”的。

    随着各类物材入杭的还有朝廷的圣旨。出乎意料的是,圣旨并无申饬问责,反而多是肯定与勉励,褒扬了苏太守为国为民之心,且允了大部分杭州救灾奏请,如免赋二年、准度碟五十等。另外,准杭州自行罪责此次抗洪救灾失职者。

    这样一道圣旨,在有心人看来,苏太守是简在帝心的,至少是简在太后心。现今官家尚幼,高太后听政,启用旧党,更重用苏轼这等士林领袖。

    世人皆以为,苏东坡此前仕途坎坷,往后可谓是一片坦程了。

    高太后,时为太皇太后英宗皇后,小名滔滔,勋戚之后,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人。治平二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其子神宗死后,立赵煦为帝,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高滔滔自幼养于宫中,曹皇后本想把她献给宋仁宗,仁宗婉拒,将其许配宋英宗。

    高太后一向反对王安石变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上。时高太后已是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并起用旧党干臣,苏轼便在其列。

    高太后问政,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苏轼便应是欢喜之人。

    但他其实不太欢喜。“元佑更化”时,其被起用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