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京城各大望族之间,一则流言如风般刮过。
\"听说了吗?武昌侯府出了件丑事。\"
\"可不是嘛,那个庶子萧玉辰,竟然玷污了侯府的丫鬟,简直是不知廉耻!\"
\"怪不得武昌侯大怒,直接将他赶出了府。\"
\"这种人,就该赶出去!辱没了侯府的门风。\"
茶楼酒肆,勋贵府邸,这样的议论声此起彼伏。那些贵妇人们更是添油加醋,将事情说得愈发不堪。
\"我听说啊,那丫鬟才十三岁\"
\"天呐!这萧玉辰也太禽兽了吧!\"
\"可不是嘛,亏得武昌侯平日里还那么疼他。\"
\"这种人,就是白眼狼!枉费侯爷对他的栽培。\"
这些流言显然是有人在背后推动。每一个说这话的人,都像是提前串通好了一般,将萧玉辰描绘成一个道德败坏、恩将仇报的小人。
而在武昌侯府内,荀氏正优雅地品着茶,嘴角挂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夫人,\"丫鬟小声禀报,\"那些话已经传遍了京城各大望族。\"
\"嗯。\"荀氏轻轻放下茶盏,\"这个孽障,既然敢顶撞老爷,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她眼中闪过一丝寒意:\"让他在京城寸步难行,看他还如何参加春闱!\"
可她不知道的是,就在这些流言四处传播的同时,京城的文道中人却在热议着昨夜的异象。那些真正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一位文圣资质的绝世奇才,已经在京城现世。
相比之下,这些下作的流言,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此刻的萧玉辰,正沉浸在典籍的海洋中,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浑然不觉。他知道,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
而这些流言蜚语,不过是某些人的垂死挣扎罢了。
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陛下!\"礼部尚书躬身出列,\"臣有要事禀报!昨夜京城现异象,文庙圣像震动,天现文圣之兆!\"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什么?文圣异象?\"
\"三百年了,我大疆终于又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