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在反馈报告的结尾写下,笔尖划过 \"微型制冷系统能耗\" 一栏,数据曲线与 2010 年驻训时的发电机负载图奇妙相似。
回到实验室,苏晚晴正在显微镜下观察制冷管道的耐磨层 —— 用的是 2012 年抗洪冲锋舟的橡胶涂层,里面混着顾婆婆晒干的红景天粉末。\"知道为什么选螺旋状管道吗?\" 她的银顶针敲了敲 3d 打印的管道模型,\"模拟你在热带丛林巡逻时,\" 指了指顾沉舟的旧作训服,\"汗水在迷彩服下的流动轨迹。\" 顾沉舟点头,发现管道接口处竟用了他 2008 年抗震时发明的快速接驳扣。
小川抱着台改装的军用级离心机冲进来,里面旋转着不同配比的冷却液:\"爸,我加了 2019 年淘汰的夜视仪冷却液,\" 齿轮间卡着枚 2003 年的非典防护服碎片,\"零下 10c也能保持液态,\" 顿了顿,\"就像你的抗寒作训服,\" 指了指样衣的内衬,\"能在两极切换模式。\"
暮色漫过戈壁滩,顾沉舟的战术手表同步着样衣的测试数据,发现制冷系统在极端高温下的续航时间,恰好等于维和部队的常规巡逻周期。\"老张从苏丹发来消息,\" 他指了指卫星电话,\"当地士兵看见样衣的散热孔,\" 顿了顿,\"说像看见中国的戈壁滩在出汗。\" 苏晚晴笑着摇头,银顶针在改进版设计稿上划出银弧,这次她在裤脚增加了沙粒过滤装置,灵感来自顾沉舟 2014 年设计的战壕排水系统。
\"智能拥军 20 的核心,\" 苏晚晴突然抬头,顶针停在 \"沙漠玫瑰\" 图案的制冷片上 —— 那是她特意为女维和官兵设计的隐藏花纹,\"不是冰冷的科技,\" 指了指内衬的温感 \"平安\" 纹,\"是让每个在酷暑中战斗的战士,\" 顿了顿,\"都能感受到,\" 摸了摸顾沉舟的手,\"家的清凉。\"
是夜,顾沉舟的训练日志写在测试报告背面,字迹沾着戈壁的沙:\" 在 45c的高温里穿三天空调服,突然明白:现代战场的守护,需要把坦克的散热系统缝进迷彩服,将母亲的千层底针法织入制冷管道。苏晚晴的顶针穿过的不仅是半导体元件,更是无数维和官兵对清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