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咔嗒声在腊月的冷空气中显得格外凝滞,老裁缝王婶的顶针重重磕在烫衣板上,蒸汽熨斗的白雾模糊了她气得发红的眼角:\"按件计酬?\" 她的袖口扫过堆在案板上的童装背带裤,裤脚的军功章补丁还带着手绣的温度,\"当年给志愿军做慰问袋时,\" 指节敲着木质缝纫机,\"针脚密度是用弹壳量的,\" 喉结滚动,\"现在要让姑娘们为了工分跑断腿?\"
顾沉舟的作训服挂在门后,肩章上还沾着高原的细雪,他递来的《科学管理原理》译本摊开在裁剪台上,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张部队训练量化表 ——\"投弹米数 - 环数 - 成绩\" 的对应栏里,用红笔圈着 \"工序分解 = 战术动作拆解\"。苏晚晴的银顶针划过译本里的 \"计件工资制\" 章节,突然停在王婶的绣花绷子上:那里绣着新设计的 \"军嫂工分章\",中心图案正是顾沉舟寄来的、刻着 \"量化\" 二字的弹壳。
\"王婶,\" 苏晚晴举起连夜画的工分表,不同颜色的弹道线标注着烫衣、剪裁、缝纫的单价,\"您看这剪裁工序,\" 指了指用弹道比例尺量出的 \"省道加工 = 5 工分 \/ 件\",\"和顾沉舟的训练表一样,\" 喉结滚动,\"投弹要分助跑、挥臂、释放,\" 指了指工分表的 \"质量否决项\",\"咱们的针脚,\" 摸了摸背带裤的锁边线,\"也要分密度、弧度、防伪标。\"
王婶的老花镜滑到鼻尖,看见工分表的角落贴着张弹壳拓印,那是顾沉舟 1999 年演习的纪念弹,底缘的膛线纹路被描成工分表的网格线。\"可姑娘们手速不一样,\" 她的指尖划过 \"缝纫快手 = 额外奖励\" 的标注,\"小李刚生完孩子,\" 指了指正在给婴儿换尿布的车工,\"怎么跟小年轻比件数?\"
顾沉舟突然开口,声音带着靶场的冷静:\"部队里,\" 指了指训练表上的 \"伤病员特殊量化标准\",\"伤员复原训练的成绩,\" 喉结滚动,\"从来不和新兵连比。\" 他摸出藏在作训服内袋的、母亲纳的绣花鞋垫,上面的针脚密度恰好对应工分表的 \"特级绣工\" 标准,\"晚晴在工分表加了 " 哺乳期弹性工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