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竹篓往家走,看见秀娘正蹲在院角给那只三花母猫喂食,小猫“喵喵”叫着蹭她的手心。秀娘抬头看见他,笑着招手:“快来看看,阿花生了三只小崽子,毛色像极了咱们去年晾在屋檐下的柿饼。”
阳光穿过院角的老梅树,落在秀娘发间,像撒了把碎金。王顺忽然想起新婚那年,两人在山神庙前许下的愿:“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喜乐,子孙满堂。”如今孩子没了,却多了只通人性的花猫,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他走过去,伸手摸了摸小猫毛茸茸的脑袋,秀娘忽然指着最活泼的那只:“你看它眼睛,绿莹莹的像不像夜明珠?就叫它‘小铃铛’吧,以后让它给咱们守院子。”
北风从北山吹下来,带着点雪粒子。灶间的火塘烧得正旺,锅里的山药粥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王顺看着秀娘忙碌的身影,忽然觉得,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身边人在,灶火在,哪怕有过妖怪作祟,有过生死难关,只要两人还能坐在同一张桌前吃饭,就比什么都强。
后来,梧桐村的人渐渐忘了那只金华猫。只有在某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还有人说看见北山腰上,有只三花猫蹲在老松树上,尾巴尖泛着淡淡的荧光,像是在眺望山下的灯火。而王顺和秀娘,依旧过着他们的日子,春种秋收,养猫喂鸡,只是再也没提过孩子的事——有些遗憾,终将被生活里的细碎温暖慢慢填满。
光阴流转,转眼间十年过去。正德年间的某个秋日,王顺坐在门槛上磨猎刀,听见院外传来喧哗声。抬头看去,只见个青衫少年领着个蓬头垢面的小乞儿,正挨家挨户讨水喝。那少年腰间挂着个铜铃铛,走起来“叮当”作响,模样竟与当年秀娘梦里的青衫公子有几分相似。
“老伯,能给碗水喝吗?”少年走到王顺跟前,弯腰作揖,袖口滑落,露出手腕内侧一片淡绿色的印记,像片小小的猫耳形状。王顺心里一惊,忽然听见西厢房传来“喵”的一声,正是已经十岁的小铃铛,正趴在窗台上,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少年。
秀娘端着木盆从灶间出来,看见少年的瞬间,木盆“咣当”落地。少年抬头,与她对视,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与欣喜:“阿姨,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秋风卷起地上的落叶,老梅树的枝桠发出“吱呀”声响。秀娘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