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然出宫,自然不会再回去。”
沈凝该为自己而活,不再拘泥于皇宫和皇后的身份。
还有崔扶砚……
他也一定要好好活着。
玉泉寺清影湖边。
谢云璋端坐于假山边缘,接见十几位夷陵官员,他们分别上呈了灾情报表,以及主事的官员,向谢云璋详述赈灾过程。
哪些地方钱粮如何使用,如何安置灾民,哪些地方发生过暴乱,暴民又是如何处置的,谢云璋全都一一听他们说了。
沈廷峰站在离谢云璋最近的地方,明明穿的不厚,却一直在冒冷汗。
他等着时机,直到夷陵的官员说出,工部之人负责来夷陵督造桥梁,原本是崔扶砚在其中沟通的,如今却不见崔扶砚的身影,工期耽搁了下来,惹了百姓非议。
“崔大人于建筑方面的学识也颇有造诣,当初工部督造桥梁防洪,崔大人一直有书信来往,还说要亲自前来夷陵查看,如今听闻崔大人伴驾前来,却不见其身影,微臣斗胆请问皇上,崔大人何时前来指导桥梁修建一事?”
他是个年过四十的地方官,眼里只有对桥梁建造一事的关心,并无掺杂其他。
而谢云璋也轻易可以看出,平静道:“崔卿另有差事,桥梁建造自有工部官员,何须他亲见督造?”
“可当初桥梁建造的图纸,有崔大人的手笔,这工部的大人们,也等着崔大人来共同探讨,明示后续建造的详情。”
地方官又诚恳道。
他越是诚恳,谢云璋便越是不好推脱。
他下意识看向身边的沈廷峰。
他是天子秘书,谢云璋带他出来,身边一应杂事都可由他来应对。
回答地方官这样的小事,对沈廷峰可谓简单,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是了。
沈廷峰通过谢云璋的眼神,也看出了这个意思。
可他如芒在背,沈凝手里拿无形的匕首一直抵着他,他咬咬牙,只能跪下道:“回皇上,微臣也觉得,崔大人确实该去看看桥梁建造一事,而且他对夷陵的地况颇为熟悉,观天象卜气候,也能为后续灾情处置,做出贡献来。”
谢云璋眉头一挑,“沈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