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痛苦呻吟的曹庆明,以及躲在角落里不知所措、啼哭不止的小曹静,贾卫东的心仿佛被千万根钢针同时刺入,痛得他几乎窒息。他咬了咬牙,满心无奈与愧疚,硬着头皮再次写信向父母伸手要钱。
父母收到信后,尽管自身已是债务缠身,可为了儿子,更为了救曹庆明的命,他们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又给曹庆明寄来了 3000 元,解了燃眉之急。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 1998 年,贾卫东即将面临毕业分配。校园里,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是为了进入知名企业而四处奔波参加面试,或是为了能继续深造而埋头苦学备考。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都渴望能在这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迈出坚实而华丽的一步。而贾卫东呢?他同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的表哥心疼他,费尽周折在南京为他找到了一份待遇优厚、前景广阔的好工作。当表哥满心欢喜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并极力劝说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时,贾卫东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他的脑海中,像电影回放一般,浮现出与曹家母女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抱着发烧的曹静在雪地里狂奔;无数个日夜,他陪着曹庆明在医院的走廊里焦急等待检查结果;还有家中那一次次为了几毛钱而互相推让的温馨又心酸的场景……这一切,早已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让他无法割舍。
许久之后,贾卫东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对表哥说:“我已经同这对母女走过了 4 个风风雨雨的苦难历程,多年的患难与共,使我和她们之间有了一种生死与共的情谊。如果说当初帮助她们是出于良知,那么现在,我留下来,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和爱。我不敢想象,假如我一走了之,曹庆明怎么办?曹静上学怎么办?我一定要留在武汉。”表哥听了他的话,虽深感惋惜,却也被他的执着所打动,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
贾卫东毅然放弃了这个旁人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再次将自己逼上了一条充满艰险与未知的道路。他在给父母的信中,言辞恳切地写道:“我现在已经放不下这对母女了。如果抛开她们,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纵然以后过得再好,挣的钱再多,我的良心也会一辈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