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隆平说到这些就侃侃而谈。
“对了,原老,您们的研发怎么这么快。”
“其实我是站在其他人的基础上来研发的。”
这时他指着旁边的一个40多岁“老农”说。
“他叫黄平,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名气。他研发大豆有15年了。”
“全国其实杂交大豆的品种并不少,也有不少人在研究。”
“如果没有他,我可能还要10年才能研发出来。”
这时又走到另一块田。”
“这块田,亩产320公斤,但蛋白质含量达 4648,而且特别抗旱耐瘠。”
“这个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
“在国外的产量本来就比我们种花家的高(老鹰国杂交水稻“平均“亩产,就比种花家的平均产量高10,最比起种花家最高产量,还差不少)。”
“转基因大豆能够亩产多少,我们没有数据来对比。”
肖爱国扭过头:“索菲娅,孟山都收购得怎么样了?
“只收购了4,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那就不要收购了。”
“全卖了。”
“让彼得做空这支股票。”
“我们配合把股清空了。”
“他知道我们杂交大豆,对这支股的影响。”
“原老,你重点增加库布其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试验田。”
“特别是塔克拉玛干的日照时间长。”
“产量可能不一样。”
“好的,肖总。”
“原老,这些大豆可以大规模种植了吗?”
原隆平摇摇头。
“还没有办法大规模种植。”
“我们的种子只能做试验。”
“要大规模种植,至少还要两年。”
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首次获得在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许可。
1996年该公司将epsps基因导入大豆,获得了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
同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大豆的推广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