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们家做出来的衣裳首饰新颖独特,吸人眼球。
按说,第一天,第二天生意好,是大家的好奇趋使造成的。
那第三天突破的小高峰,那就是皇上的功劳了,入宫赴宴的旨意来得晚,自己去赶制衣服根本来不及。
能进宫参宴的人家,大多都是不差钱的,几十两,十几两,都是乐意掏腰包的,甚至是上千两的衣裳首饰,有的夫人小姐掏钱眼都不带眨的。
第四天,刚好遇上中秋佳节,上街闲逛的人多,虽然她们消费的不高,就几两,几十两的消费,可耐不住人数多,基数大,这一消费累积起来钱不就多了嘛!
看着今天店铺里这人挤人的形式,怕是今天的收入也不会少,这也是得感谢昨晚皇宫里那些参宴夫人小姐们起到的宣传效果,太给力了。
未无央也不得不感叹,在这泰京还是有钱人多啊!
未无央进了库房,带走了八万两的银钱,剩下一万多两,留在店里作开支备用。
当然这些钱票,未无央是要去钱庄,把这些钱票换成金锭或银锭的。
在未无央的认知里,她总觉得这些银票是虚的,只有金锭银锭来得实在。
都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若是哪天,老皇帝嘎了,新皇登基有了新政策,把这些银票作废了,她怎么办?她找地方哭都没有。
还有,若是万一,这个国家…咳,她说万一,万一覆灭了,银票是真真的没用,就废纸一张,所以还是换成真金白银的好。
真金白银看似多,不方便,可她有四方屋啊!这就是一个可移动的大库房,走哪都方便。
当然了,鸡蛋也不可能全放一个篮子里,她对四方屋的认知开发还不足以让她把全部的银钱压在里面,所以这八万两的一半的真金白银,她是要放在依兰院的地库里存着的,那样也保险一点。
有了决断,未无央就差蒋嬷嬷带人去钱庄,跟钱庄的管事办理金银的兑换。
钱庄背后的人是朝廷,是皇上,区区几万两的银票,银庄很快就办理好,定下了交接时间,时间一到,钱庄会派人亲自把银子送到客人指定的地点。
这也方便了未无央,不用派人自己去拉回来。
交待好这些后,倾瑜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