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改变大脑对自然现象的感知模式,助力老子洞察自然规律。”
骁睿感慨道:“原来老子的思想和水的联系这么紧密,那孔子呢?他的‘仁’与‘礼’和水又有什么关联?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是不是在旅途中对水有了特别的感悟?”
洛尘接着说:“而孔子以‘仁’为核心,倡导‘礼’的规范。他周游列国多依赖水路交通,不同地区的水影响其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他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形成‘仁’的思想体系。老子和孔子所处时代相同,都深受黄河、长江水系的滋养,但对水的感悟不同,形成了截然不同却又相互补充的思想理念。
不过,二者思想的形成均是社会背景、个人经历、文化传统以及水等多方面因素协同发力的成果,水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孔子和老子,一个入世一个出世,水对他们影响差别这么大。”
“感觉水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不同思想的大门。”
骁睿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除了老子和孔子,其他东方思想家呢,比如庄子,他的思想和水有关吗?庄子那么逍遥自在,水是不是也给了他追求自由的灵感?”
洛尘回复:“庄子逍遥游的思想,或许也与他生活环境中对水灵动、自由特性的观察感悟有关,水的自然形态让他向往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东方哲学中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内涵。长期受自然水系环绕,庄子的思维模式或许也在水的影响下,对宇宙、人生有了独特的超脱理解。”
骁睿兴奋地说:“这个角度太新颖了!以前读庄子,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那西方的哲学家们呢,他们的思想和水又有怎样的联系?西方的哲学家们似乎更注重逻辑推理,水在这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洛尘继续回应:“从全球看,这一时期多个文明区域同时爆发文明,极可能与当时水对人类的影响相关。或许当时地球气候、地质等因素微妙变化,致使不同地区水的成分、性质出现特殊改变。
这些改变通过日常饮用、农业灌溉、渔业捕捞等途径,迅速且广泛地作用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