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虽居深宫,却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如懿的回答不卑不亢。
我暗自喝彩。如懿果然聪慧,知道如何与皇帝沟通。
\"好一个"悠然见南山"!\"乾隆果然龙颜大悦,\"来,尝尝这地方进献的鲈鱼,据说刚从河里捞上来的。\"
用膳期间,乾隆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沿途见闻和治理心得,我和如懿偶尔插话,气氛融洽得不像君臣,倒像是一家人。
这个念头让我心头一跳。偷眼看向乾隆,他正专注地剔着鱼刺,侧脸在阳光下棱角分明。那一刻,他不是史书上的乾隆大帝,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接下来的行程中,这种轻松的时刻越来越多。乾隆似乎很享受有人能理解他的想法,常常召我和如懿伴驾。高贵妃虽然嫉妒得牙痒痒,但在皇帝面前也不敢造次。
一个月后,队伍抵达杭州。西湖的美景让我这个现代人也叹为观止——没有游客如织,没有高楼林立,只有三潭印月静静地立在如镜的湖面上,雷峰塔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妹妹看呆了?\"如懿轻笑着碰碰我的手臂。
\"太美了\"我由衷感叹,\"比比我想象的还要美。\"
乾隆特许我们乘画舫游湖。站在船头,微风拂面,远处山色空蒙,近处荷花盛开,我几乎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瑞贵人似乎很喜欢这里?\"乾隆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
\"回皇上,嫔妾从未见过如此美景。\"我诚实地回答。
\"朕第一次南巡时,也是这般震撼。\"乾隆望着远方,\"大好河山,皆是朕的子民。每每见此,便觉肩上责任重大。\"
我偷偷看他。阳光给他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眼中是对江山社稷的真切关怀。这一刻,我理解了为何他后来会自称\"十全老人\"——不是出于傲慢,而是真心想为这片土地做到最好。
\"皇上仁心,天下百姓之福。\"我轻声道。
乾隆转头看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有瑞贵人和娴妃这样的知心人在侧,朕之幸也。\"
画舫靠岸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来,在乾隆耳边低语几句。皇帝脸色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