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还有不少儒生官员,向着老朱,可在这一道道的奏本下,他们果断的选择闭上了嘴巴。
官员们依次上奏,一人话罢另一人迅速接上。
一道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奉天殿上。
负责递交奏本的太监,脚底都快跑冒烟了,已然累的满头大汗,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这一奏,就是整整两个时辰。
这期间,官员们,并未以发散性的发言来拖延时间。
仅仅是很单纯的描述事实。
尤其是秦王,晋王藩地和以应天府为代表的改制之地的发展对比。
不知不觉中。
龙案上已然堆放着满满的奏本。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已然看不到下方的官员。
官员亦是看不到朱元璋的头顶。
马皇后走上前去,将高高的奏本放在了桌案下,这才让老朱得见百官。
“启禀陛下,这是秦晋二地与改制之地的兵员家属生活状况对比。”
“秦晋之地的兵员家属非但不愁温饱,生活美满,更是鼓励家中男丁积极应召,反观改制之地的家属,颇多抱怨,想发设法逃避兵役。甚至有的家属食不果腹,以树皮充饥。”
伴随着,最后一位上朝的官员奏报完毕。
奉天殿上,除了几位大儒,立在原地,一动不动,其他官员的奏本均递交了上去。
朱标和马皇后对视一眼,眼神交汇间,皆是能够感受到对方深深震愕之意。
不报不知道,一报吓一跳。
以前二人只知道朱十一的国策的确很好,但是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说实话,两人并不是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