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出谋划策,而是如今大明的交通不便,若是继续征收实物税的话,偏远地区来回运输实物,那就必定有损耗。”
“除非沿用我之前制定的国策。”
“别无他法!”
朱十一,正色道。
之前他是征收钱税,命商人收购百姓们的粮食,然后百姓们用钱来缴纳田税,然后再将粮食卖给百姓们。
一来这样可以稳定物价,二来,一来一去,朝廷收的税也少不了。
因而在他治理下,大明国库并不缺钱,无需收实物,还能够增加岗位,活动大明经济。
当然这样看起来,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很惨,看似他们缴了多重税。
但,朝廷有了钱,则是可以宏观调控物价,实行真的平价粮价,也有庞大的经济实力,来和一些囤货的商人打擂台,让那些囤货的商人血本无归。
朝廷亦可为前来参加徭役的百姓发放工钱。
可以始终保持百姓的基本生活,也有了应对灾年的能力。
虽然收购粮食的时候,难免出现一些贪污,压价的事情,但朱十一设立的报刊司,也会提前发放收购粮食的价格,让百姓们心中有个底。
同时路上运输粮食的损耗,都是由朝廷来买单。
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接受的。
可现在老朱将大范围的商人贸易限制,收购粮食的营生暂停,以及税收三十取一,限定户籍不允许做本户籍之外的事情……
以致于造成朝廷没钱。
这没钱还想办事,办个毛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叔父!此事关乎到我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焉能置之不理!”
“难道任由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搜刮民脂民膏吗?”
“侄儿知道叔父还在生父皇的气,这事是父皇做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