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曾说过,您的税收,减少我大明官员的人数。”
“的确是初衷是为了百姓!”
“可,劳役,兵役,这些依旧是会转嫁在百姓们的身上。”
“税收虽然降了,可无形之中其他的劳役多了。”
“长期下去,百姓反而苦不堪言。”
朱标继续说道。
“胡说八道!”
“咱定的税收那么低,怎么就让百姓苦不堪言了,难道非要十取一,那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了。”
“可笑至极!”
“咱就想不明白了!”
“朱十一,到底给你吃了什么药,咱教了你这么久,你就是不听,不信。”
“反观这朱十一随随便便说一句,你就奉为旨意?”
“难不成朱十一才是这大明皇帝不成吗?”
朱元璋,顿时有点气急败坏的说道。
若是朱标单单和他理论国策的话,那他还能好受点,孩子不懂,那就慢慢教,慢慢解释。
可问题,这小子,张口他叔父长,闭口他叔父短的,听着他属实闹心。
这孩子怎么一点主见没有,任由朱十一摆弄。
他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父皇啊!”
“儿臣只是觉得叔父的国策更好!”
“虽然叔父十取一!”
“可,朝廷里的皇亲国戚、官僚贵族、勋贵子弟、进士举人们都需要十取一,乃是和百姓一视同仁!”
“而且,劳役,兵役,工匠,等等,我大明的各行各业,每次招募民夫,都会发放月钱。”
“百姓表面上缴纳的税比较高,可是叔父给他们发的福利也多啊。”
“试问那一朝的劳役,有我大明这么高的月钱。”
“百姓人人都是抢着参加劳役,唯恐参加不上,难道这不好吗?”
“这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而且叔父不收实物税,只收银两,百姓的名义负担没有变化,但反而比交实物税的负担要轻很多。”
“因为,天灾难以避免,一块田,不能永远种植一种东西,时间长了,各地种植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