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听治灾之策,不是听人骂自己失德!”
桑弘羊走进殿时,袖中掉出本《九章算术》。这位精于计算的大农令跪下时,刘彻看见他鞋底补着草绳——听说他把俸禄都捐给了灾区。“陛下,”桑弘羊掏出算筹,“臣已算过,若开仓放粮,需调用三辅郡县的存粮,再从巴蜀转运”
“儒生说这是天谴。”刘彻打断他,“你说呢?”
桑弘羊的算筹在掌心拨弄,发出清脆的响声:“臣只知道,饿殍遍野时,天谴不天谴的,百姓只看陛下能不能让他们吃饱饭。”
刘彻盯着他布满老茧的手,想起自己在乐府听过的民谣:“桑大夫,算筹响,仓廪实,百姓唱。”忽然笑了:“传旨,让董仲舒去治理蝗灾,就用他说的‘天人感应’之法。”
桑弘羊一愣,随即低头应“是”。他退出殿外时,听见刘彻在身后说:“还有,让太学的儒生们都去灾区施粥,别总在书斋里谈什么‘克己复礼’。”
秋末,董仲舒灰头土脸地回到长安。他的深衣破了几个洞,沾着草籽和泥土,哪还有半点“儒宗”的派头。“陛下,”他跪在丹墀下,“蝗灾非人力可抗,臣已率领百姓祭天”
“祭天?”刘彻看着他狼狈的模样,想起灾区送来的急报,说儒生们祭天的时候,百姓正在啃树皮,“朕让你去治蝗,不是让你作秀!那些蝗虫,可是吃了百姓的救命粮!”
董仲舒抬起头,眼里满是困惑:“可《春秋》里说”
“够了!”刘彻抓起案上的《春秋繁露》砸过去,“朕要的是能办实事的儒,不是只会掉书袋的酸儒!”书册翻开,“天人感应”四字被砸得模糊,像极了董仲舒此刻的脸色。
元朔五年,卫青率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在漠北之战中大败单于。刘彻在长安建凯旋门时,特意让工匠在门上刻满儒家经典语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八个大字下,是《诗经·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孙弘站在门下,看着工匠们给字贴金,忽然想起董仲舒被贬为中大夫那天,曾对他说“陛下终会明白,儒术非虚言”。此刻阳光落在金字上,晃得人睁不开眼,他摸了摸腰间新赐的玉珏,上面刻着“忠孝”二字,比董仲舒的“儒宗”玉璧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