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计数的老人对算盘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算盘过于复杂,不如结绳计数简单直观。还有人担心算盘容易损坏,一旦珠子或龟壳出现问题,记录的信息就可能丢失。
面对这些质疑,隶首没有气馁。他耐心地向老人们解释算盘的优点,亲自演示算盘在处理复杂账目时的高效和准确。为了增强算盘的耐用性,隶首对算盘的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了改进。他选用更加坚硬的龟壳,并在龟壳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油脂,使其更加耐磨。对于珠子,他也挑选了质地更加坚固的材料,并在穿珠子的绳子上做了加固处理。
同时,隶首还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对算盘进行了优化。比如,为了方便商人在集市上使用,他制作了小巧便携的算盘;为了满足大型仓库物资管理的需求,他设计了更大、数位更多的算盘。通过这些努力,算盘逐渐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和喜爱。
随着算盘在部落中的广泛应用,其作用日益凸显。在战争时期,算盘成为了后勤保障的重要工具。负责粮草调配的官员使用算盘,能够迅速计算出军队所需的粮草数量,以及各个战场的物资分配,确保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在工程建设方面,建造房屋、修筑道路时,工匠们用算盘计算材料的用量、人力的分配,使工程进度更加顺利。
有一次,部落计划修建一座大型的祭祀台。工程负责人使用算盘,精确计算出所需的石材、木材数量,以及施工所需的人工天数。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算盘实时监控物资的消耗和人员的工作进度,及时调整安排。最终,祭祀台顺利完工,不仅节省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力,而且建造得坚固美观。
在贸易往来中,算盘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部落与周边氏族的交易日益频繁,涉及的物品种类繁多、价值各异。商人们用算盘快速准确地计算货物的价格、利润,以及交换的比例,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部落经济的繁荣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隶首发明的算盘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不仅黄帝部落的人们使用,周边的许多部落也纷纷效仿。不同部落的人们在使用算盘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文化特点,对算盘进行了一些改良和创新。有的部落将算盘的珠子制作得更加精美,有的部落则在算盘的外形设计上加入了独特的装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