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八月有些许炎热,这个时候买御寒的棉花?

    还三日之内卖出五千多斤,四万多两黄金啊!

    冯府中人,记账的,搬运钱财粮食的仆役忙都忙不过来。

    如果按照赵凌所说,卖完一万斤棉花就给他一万两黄金,那他这三日便挣了五千两黄金?

    冯去疾越是细想,越是觉得赵凌深不可测。

    这赚钱的速度,难怪他都不屑于收农民的赋税,还用钱财买农民的粮食。

    还有他说生产那些农具,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们过好了,粮食种多了,大秦的国库本就不怎么缺钱粮,赵凌这段时间做事可没怎么用国库的钱啊……

    冯去疾在心中默默推演,他能清晰地意识到,赵凌如果继续这么下去,农民会过得很好,国库也不会缺钱。

    百姓过好了,生得也多,到时候大秦的百姓会越来越多,农民也会越来越多,大秦额粮食自然也就越来越多……

    这就好似滚雪球一般。

    若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谁又愿意叛乱?

    还有两月之后的国企计划。

    冯去疾已经看到两月之后咸阳城这些贵族们疯狂的模样。

    赵凌会让他们入股吗?

    请君入瓮?

    但如果只是赵凌的骗局,国企并赚不到钱,这些贵族会怎样?

    他们会反?

    冯去疾想到这里又忍不住笑了。

    那时候的贵族们没钱没粮,赵凌深得民心,手握重兵,他们拿什么反?

    当年始皇帝让六国的贵族都住在咸阳,给官给房,不就是看重他们在各地的势力和财富吗?

    对于这些六国的贵族,本来就不好处理。

    赵凌如此一来,似乎就解决掉始皇帝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

    国企究竟赚不赚钱,这个问题对冯去疾而言真的已经不重要了。

    赵凌许诺的一万两黄金肯定投了,至于后面的两万两黄金,若是让他投,他便投,不让他投也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