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场将设置在一座现代化的艺术中心,大厅内部以科技感与文化氛围相融合为设计理念。舞台背景采用了超高清的 led 屏幕,能够根据不同的奖项类别与获奖人的成果展示出与之相匹配的视觉效果,如在科技奖项颁奖时,屏幕上会呈现出前沿科技的模拟演示;而在文化艺术奖项颁奖时,则会展示出经典的艺术作品或文化场景。
观众席的布局也经过精心考量,为了方便媒体拍摄与现场互动,特意设置了多个角度的拍摄位与采访区,同时保证每一位观众都能拥有良好的观演体验。
活动宣传推广部分同样在方案中占据重要篇幅。
线上宣传将依托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专业科技与文化艺术网站进行全面推广,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将在这些平台上广泛投放,吸引全球目光。
线下宣传则计划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当地知名媒体参与,介绍 “科文奖” 的背景、意义与亮点。
此外,还将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举办主题讲座与研讨会,提前预热,提高 “科文奖” 在学术与文化艺术圈的知名度。
李逸风手中的钢笔不时在文件上圈圈点点,对方案中的一些细节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修改建议。例如,在嘉宾邀请名单部分,他认为还需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增加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号召力的科技巨头与文化艺术大师,让 “科文奖” 的嘉宾阵容更加星光熠熠。在活动流程的时间把控上,他仔细标注出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节点,确保整个颁奖活动紧凑有序,不出现冷场或时间拖延的情况。
正当李逸风沉浸在方案的审阅中时,办公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逸风微微皱眉,拿起手机,看到来电显示是苏启山,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亲切的笑容。
“喂,苏老,好久不见啊,最近身体可好?” 李逸风接通电话,热情地问候道。
电话那头传来苏启山爽朗的笑声:“小风啊,我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就是最近老想起你,咱们可有好些日子没见了,今晚有空一起吃个晚饭不?”
李逸风心中一暖,苏启山在他创业初期给予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苏老的支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