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比较小的院子呢,可以分给某一家人,或者两家人住,但这家人,只能是需要在政府工作的那一个人,以及他的配偶和孩子。

    不管说这个人是男是女,夫妻这个关系上,顶多给你四十个平的地方,看你能带多少个老婆来,轮换着让他们来也行。

    孩子的话,只能够留下学龄的孩子,需要在华夏城上学的孩子,名额就这么多,最后统计一家子符合这个标准的人有多少,然后安排房子。

    没有结婚的,或者是没有生孩子的年轻人,给他们分一个大院子当集体宿舍,一人一间房也完全足够了。

    这样一来,大家的麻烦就都解决了,就看多少人愿意搬,多少人不愿意了。

    三辛的方案是通过下面的民意调查之后才总结出来的,不可能说出个方案,白风一签字,就直接让人家搬,那也不合适。

    根据三辛的统计,整个二环三环,愿意搬离的人,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四,那这个比例就很大了,剩下的那些人,还可以再做做思想工作,愿意搬的正常搬,不愿意搬的就留下来挤他们的院子吧。

    那些不愿意搬的人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的家长,话事人,是当初跟着白风的老人,但他们也没有权力,只是单纯的想要离华夏城中心近一点,觉得越近才越好。

    年轻人肯定是想要自己更多的空间的,他们十几岁了还要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挤在一间房里,那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族长可不一样,老头子哪怕不生孩子了,也住的是最大最好的那一间,比较能挣粮食的,或者是有一定权力的,就能够选比较大一点的房间了,小孩子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力,他们在这个家里也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想要改变现状,也就只有好好学习,去考试当官,或者是当个老师,当个医生什么的,这样地位高一点,在家里也能够住的稍微轻松一点了。

    要是能够攒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粮食,还能够分家出去单过,建自己的房子,像以前这是一个难事,挣了多少的粮食,都得全部上交到家里的粮仓里,你想说自己攒了多少也不行,因为没有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现在不一样了,有了粮票,布票,每次的工资都是用票据发的,给家里上交一点,自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