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公司,也就市里的货物中转中转,往乡下运运煤什么的,外水有限,不必拼命。
孟冬青他们没法说,只能闷头干。
他们越是勤奋肯干,越是趁着运输公司的师傅们懒散,总经理拉着公司干部搞了两次动员会,也没拉起大家的激情。
现在孟冬青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人全出来了,修理厂都没人管。
孟冬青又在两个大队招了三个年轻学徒,两女一男,分别跟她们三个的车。
两个女徒弟都是于家湾的,大概是经常在路上看到孟冬青和许小晴开大车,她们自然就有了女同志也能开大车的概念。
孟家大队那边就还是要保守一点,根本没有女孩子报名。
这次报名,于家湾报了六个女孩子,落选的那几个主要是差在了学历和力气上。
别看孟冬青这队杂牌军,招工的要求还挺高,得高中毕业,市里一些厂招车间工,都没这么高的要求。
这年头不重视教育嘛,读书的孩子本来就不多,读到高中的就更少,这其中女孩子占的比例,更是少之又少。
农村地方,大多数都是把女孩子送去读两年小学,认认字就辍学了。
读上高中的特别少。
于家湾这边没那么重男轻女,但在教育问题上,男女孩一样忽视。
念上高中的这两个,基本都是家里有长辈招工进厂,晓得读书重要性,愿意花钱供的。
孟冬青两次招工,有一个小小的影响,于家湾这边上学的孩子开始多了起来,路上背书包的女孩子更是不少。
有一就有二,谁不想家里出来手抓方向盘的司机师傅。
没听说过吗?
方向盘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