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地指出,大将军王行事作风太过强硬,手段咄咄逼人。
一位御史激动地站起身来,挥舞着手臂说道:
“大将军王若执掌大明江山,我们这些臣子恐怕都要被罢官”
“他的铁腕手段,我们早已有所耳闻,若让他登基,朝堂之上必将人人自危。”
另一位御史也随声附和:“是啊,我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平衡各方势力,让大家安心为官的君主。”
“寻找一位老成持重的藩王,才是稳定当前政局的关键所在。”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杨一清的观点彻底淹没。
从正德皇帝驾崩那一刻起,直至龙体被运送回京师。
这段时间里,整个朝堂就像一锅煮沸的粥,乱哄哄一片,新皇帝的人选始终悬而未决。
大臣们在权力的漩涡中各怀心思。
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政治立场争论不休。
偏在此时,南方的宁王势头正盛,一路势如破竹,正全力攻打南京,局势愈发危急。
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而此时,也传来了一则好消息,王阳明的身体已逐渐康复,正厉兵秣马,准备从侧后方对宁王发起攻击。
并且,南方大多数州府的兵马,都已纷纷向他那里聚拢,集结力量。
这一日,在内阁内堂之中,杨廷和紧急召集堂会。
内堂之中气氛凝重。
大臣们面色各异,或焦虑,或沉思,或仍带着争吵后的余怒。
杨廷和神色凝重,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沉声道:
“各位同僚,国不可一日无君。”
“今日,我们必须做出决断,否则,有何颜面去面对太祖、太宗的在天之灵!”
兵部侍郎杨民胜站起身,大声提议道:
“首辅大人,依下官之见,不妨考虑宁王。”
“论辈分,他乃是先帝的祖辈,年富力强,又颇具威望,定能担起这江山社稷的重担。”
话还未说完,次辅杨一清猛地一拍桌子。
“噌”地站起身来,脸上瞬间布满怒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