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自然能够避免地方刺史、太守独大,但会不会造成官员冗余?”

    李彦看了一眼公孙赞,公孙赞果然是财务大臣,马上就想到了官员开支问题。

    转运使是大唐中期,唐玄宗时期开始的,到了北宋完善。

    宋开始,为了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将地方权力切割成了四块,转运使的财政权就是其一。

    事实上,也的确出现了冗官。

    但李彦认为,大宋出现冗官,地方权力切割并非主因。

    因为大明几乎沿用了大宋对地方权力的切割之法,大明并未造成冗官。

    “尽量收敛住即可,还不会因为一个转运使,就造成冗官。朕知道国库紧张,你不想扩充官员编制,但我们与魏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魏军正在重新部署,魏国朝堂现在正在争议是否还要南下,我军后勤压力更大。”

    “而且,战争时期,朝廷需要提高对天下资源的调度效率。转运使就是朝廷伸到地方上的手,需要合理地调度地方财力为朝廷所用。仅仅靠盐引法,远远不够!”

    例如接下来扩充军备,需要大量铁!

    目前夏军的披甲率是40,李彦打算直接提到100。

    这就需要庞大的铁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