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米粉也随之慢慢变得浓稠,米浆就这样渐渐熬制而成了。
米浆备好后,老人带着猿人们来到了经纱所在之处。他拿起一把用柔软的茅草绑制而成的简易刷子,蘸取了一些米浆,然后站在经纱前,从最上方的麻线开始,轻轻地、均匀地刷起来。米浆就像一层薄纱,缓缓附着在麻线之上,让麻线的表面瞬间有了一种别样的润泽感。“这米浆啊,能让麻线更结实,还能防止它们在编织的时候散开呢。”老人一边刷着,一边向智人们讲解着刷米浆的作用。
智人们好奇地看着,也纷纷拿起刷子效仿老人的动作。不过刚开始,有的智人刷得太重,米浆一下子糊了一大片,有的则刷得不均匀,这儿厚那儿薄的。老人看到后,笑着走过去,握住智人的手,耐心地示范正确的力度和手法,告诉他们要像给麻线温柔地穿上一层保护衣一样,动作要轻缓且连贯。
在刷米浆的过程中,老人还会不时地检查麻线的各个部位,确保每一根麻线都能被米浆充分包裹。若是发现有遗漏或者刷得不够好的地方,他就会再次蘸取米浆仔细补上。阳光洒在刷了米浆的麻线上,那些麻线仿佛被赋予了一层淡淡的光泽,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越发牢固,仿佛在积攒着力量,等待着接下来纬纱穿梭、编织成型的那一刻。
经过大家一番细致的刷米浆工作,所有的经纱都焕然一新。这一道道刷上米浆的麻线,承载着大家的期望。
制作卷布架的准备工作
在山谷的日常劳作中,为了更好地卷布坯,老人决定制作一个卷布架。他先带着智人们在木工坊中寻找合适的材料。他们挑选了几根粗细均匀、质地坚硬的树枝,这些树枝将作为卷布架的主要框架。同时,还收集了一些藤条,用来捆绑和固定树枝。
老人开始动手制作卷布架。他先把两根较长的树枝平行放置在地上,作为卷布架的底部框架。然后,取两根较短的树枝垂直放置在长树枝的两端,用藤条紧紧地捆绑起来,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接着,在框架的一端,老人安装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木棒,这根木棒就像是卷布架的“核心”。为了让木棒能够稳定地转动,老人还在框架上设置了两个小小的凹槽,木棒的两端就放置在凹槽中。